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 Times)8月21日最新報導,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的一項新研究揭示,新加坡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中共病毒變種,它引起的感染程度較輕,專家認為這可能為疫苗開發和治療提供新的途徑。
據新加坡的多個機構,包括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NCID)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在內的研究表明,這種新型中共病毒的最新變體,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初期出現在中國武漢,之後外傳到了新加坡和台灣。
新加坡的新型感染群則出現於1月和2月,在3月之後沒有再被檢測到。該研究報告指出,最新的變異病毒缺失了382個核苷酸,感染了這種變異病毒的患者臨床表現相對較輕,比如與感染野生型(天然、未突變的)病毒患者相比,出現低氧症而需要補氧的患者比例偏低。 3月的一份刊物預印本曾經報告,新加坡有8例住院患者體內發現了相同的變異病毒,它已經傳播了至少四個星期,該病毒基因組ORF8區域發生了突變或缺失, 類似的變異在SARS病毒中也曾經被觀察到。
研究人員認為進一步研究在同一區域出現缺失變異的病毒,可能為開發治療方法和疫苗帶來幫助。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的前創始人,現美國傑克遜實驗室(The Jackson laboratory)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德斌(Edison Liu)教授認為,這是第一次基於毒株遺傳差異顯示出臨床差異的研究。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NUS’ Saw Swee Hock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傳染病專家許勵揚(音譯Hsu Li Yang)副教授認為,這表明基因變異對於疫情走勢可能起著重要作用,隨著新型中共病毒的傳播,病毒會繼續變異,多數情況下它對病毒傳染性或致病性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在極少數情況下也可能導致其增強或減弱。對於這次研究發現的變異病毒,他認為382個鹼基對的大量缺失,導致了病毒致命性的降低。
翻譯報導:致敬香港!
校對整理:晴天小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