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TUART LAU
編譯: 莫黎

據Politico Europe報導,至少有兩個波羅的海國家冷待中國的邀請出席習近平下週舉行的 “17+1 “領導人視訊峰會,而將派低級別的部長參加。
北京利用”17+1 “外交形式來加強與17個東歐國家(其中的12個是歐盟成員國)的關係,主要是著眼於大型基礎設施投資和”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到歐洲的貨運通道)。
但由於美國新任拜登政府正尋求形成有助於製衡北京的民主聯盟,這一峰會所籠罩的地緣政治對於波羅的海小國而言充滿了挑戰。因為擔心俄羅斯所構成的威脅,波羅的海國家對與華盛頓和北約建立緊密安全關係的需要比多數歐盟國家更加敏感。
立陶宛和愛沙尼亞證實,他們的總統和總理都不會出席該峰會,這對中國方面是否有能力繼續吸引”17+1 “國家成為該合作組織忠實成員產生質疑。
立陶宛常駐歐盟代表處發言人表示: “目前我們可以確認,在”17+1 “會議上,立陶宛既不會派總統, 也不會派總理級別的代表出席。”
愛沙尼亞政府發言人稱,該國將由外交部長伊娃·瑪麗亞·利梅茨 (Eva-Maria Liimets)出席峰會。
拉脫維亞總理辦公室在回復中表示: “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形勢,我們仍在確定我們參與此次峰會級別的細節。”
所謂的 “17+1 “峰會創建於2012年,又稱”17+1合作 “,是中國與中歐、東歐、2019年加入的希臘以及南歐建立聯繫的重要平台。長期以來,這一形式一直存在爭議,有評論稱”17+1 “是北京 “分而治之 “的策略。
上周剛剛上台的愛沙尼亞總理卡亞·卡拉斯(Kaja Kallas)的發言人表示: “我們更傾向於使用歐盟”27+1″的形式,並通過歐盟共同政策來應對中國。”
“17+1 “的其他歐盟成員國是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希臘、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以及非歐盟國家的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北馬其頓、黑山和塞爾維亞。
中國方面目前沒有提供峰會的細節,如具體日期和參加級別。中國駐歐盟代表團發言人說: “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17+1 “峰會比去年的原定計劃有所推遲,峰會的籌備工作仍在進行。我們目前正在就峰會的安排與各方保持溝通。”
新聞來源:
Baltic vs. Beijing: Lithuania, Estonia snub Xi’s eastern summit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xi-jinping-eastern-summit-lithuania-estonia-snub-china/